古今园,亦称“古今牡丹园”,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梨庄,**AA级旅游景区,在明代曹州“万花村花园”基础上发展起来,1982年重建,故名“古今园”,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。
古今园
古今园,亦称“古今牡丹园”,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王梨庄,**AA级旅游景区,在明代曹州“万花村花园”基础上发展起来,1982年重建,故名“古今园”,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。
古今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,清朝乾隆年间,王孜诵整治花园,并以"孜诵坊"饮誉于世。清末同治年间,王愈昌重修其址,之后正式命名"古今园"。
古今园中主要种植牡丹、芍药,面积50余亩。牡丹300多个品种,令有奇花异卉如芍药、腊梅、黄刺梅等百种花灌木,尤以松柏编制造型(习称松编)为其特色。
历史沿革
据记载,王姓始祖王猛,于明嘉靖间来此建王家庄,先祖喜欢种花植树,数年后,村周“梅柳森森,诸花俱备”,村名随改为万花村,并以村名而命名园名。园中主要种植牡丹、芍药,曾兴盛一时。经明末战乱,园林常年失修,日渐荒芜。后来,该村人王秉国,字驭黎,为明朝户部尚书郭允厚之师,甚有名气,清康熙年间,取黎字改村名为王黎庄,后“黎”演为“梨”字。至清代乾隆年间,该村岁贡王孜诵,号花村,重修该园,并创编制松坊、松狮、松羊、松马等型,使花园面貌为之一新,园中传统名品有王家红,紫红色,又名王红。后天灾人祸,花园又一度萧条。清末,其后代王愈昌再次修复该园,继承编松修柏,育花植木的传统,渐渐恢复旧观。所种牡丹远销北京、南京、苏州、杭州、广州、香港等地。
民国初年,花园被曹州府的张培荣据为己有,改名**门花园。国民党统治时期,花农经济负担加重,人不饱腹,花无销路,花园奄奄一息。解放后,该园牡丹栽培面积年年扩大,花色品种不断增多。
1982年,政府拨款重修该园,并名为“古今园”。以后又多次拨款扩建。该园民族形式的大门,古朴典雅;白色的花园围墙,颇具古代园林风格;拱桥流水,假山喷泉,相映成趣。该园面积50余亩。牡丹300多个品种,令有奇花异卉如芍药、腊梅、黄刺梅等百种花灌木。王梨庄自古就有养花的传统。该园尤以松柏编制造型(习称松编)为其特色。松编是当地农民的传统技艺,编塑成城楼、牌坊和狮、虎等艺术造型,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,有绿色动物园之称。园中的大型松编牌坊“孜诵坊”,已有200余年的历史,工艺精湛,壮观优美,堪称一绝。还有树龄百年的龙爪槐,盘根错节,蜷曲有致,自成一景。近似掉蝴蝶树,春天开花,秋天花托成为蝶状,万条近似垂钓的一只只蝴蝶十分奇特;100多年的翠兰松,郁郁葱葱,似烟如雾;200多载的线柏,江北只此一株。
古今园位于菏泽市牡丹办事处王梨庄,是在明代万花村花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1958年重新建园,1982年政府拨款重建,故名“古今园”。面积约3.34公顷。该园主要栽培牡丹,并植有多种花灌木,尤以桧柏编制造型(习称松编)为其特色。松编是当地农民的传统技艺,编塑成城楼、牌坊和狮、虎等艺术造型,曾在**第二届花卉博览会上荣获三等奖。
特色牡丹
古今园中**吸引游人眼球的还是十数棵名为“十样锦”的高枝牡丹。据该园业务经理王文宁介绍:为了提高牡丹的观赏性、延长花期,近年来,该园技术员王文海、王松慈、王效柱、刘保文等人一直在研究将不同品种的牡丹同时嫁接到一株牡丹棵上。他们选择了10余棵生长超过10年的牡丹,将10种不同品种的牡丹嫁接在同一棵牡丹的老干上,经过潜心研究与无数次的实践,终于实现了技术上的历史性突破,2005年首次开花,即一棵牡丹能开出红、绿、紫、黄、白、粉等十种颜色的花朵,且朵大二十七公分,呈现出五彩缤纷、惊世骇俗的亮丽。因为一棵牡丹色呈十种,且繁花似锦,故名“十样锦”;又因牡丹杆粗枝高,所以又称“高枝牡丹”。据说她的花期可由原来的七天延长到三十天。每年花期,这种既鲜艳、富贵而双美丽的“十样锦”牡丹花,就成为古今牡丹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,引得众多游人驻足观赏品评。
楼台牡丹
大约在一千四百多年前,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登基后,骄奢淫逸,昏庸无道。有一天,隋炀帝携妃嫔佳丽在御花园赏花,其中一个妃子看到漂亮的牡丹花爱不释手,不禁叹惜到:“要是不用下楼,能在楼台上看这牡丹该多好啊!”为了博得爱妃的欢心,隋炀帝竟然心血来潮,向**颁召,要求各地花匠为其培植“楼台牡丹”。于是,成百上千的花匠被迫押送都城长安为其栽培楼台牡丹,但多数花匠都 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牡丹无法完成任务而纷纷送命,唯有曹州选送的花师齐鲁桓技术高超,他利用嫁接技术,将牡丹枝嫁接在多棵楼台高的大椿上,终于培育出“楼台牡丹”而保住了性命。如此看来,这个民间传说虽然史籍上没有文字记载,但有一定的可信性。今天,我们的花农正是在继承了传统嫁接技术的基础上,才培育出这令世人惊叹的牡丹花。